您现在的位置 : 网站首页 > 滚动 > > 列表
这一植物无根、无果、禅意十足,难怪文人都爱写诗记录它
2023-07-11 06:07:39   来源:中国花卉报


(资料图片)

首图|「白墙下的花园」封图|「白墙下的花园」夏日雨过,古墙石隙、草迹花间蓦然多了一抹盈盈翠碧。 若以墙为幕,深深浅浅的斑斑苔痕便是自然的画笔,似无心写意般随性泼墨,隐隐约约间有了苍然古意。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而造化之功却往往以雨露苔痕这般“大象无形”的手来实现,想想也真可称奇。

@喜玛拉雅北坡的鱼

苔藓如幽人往来,无需人请,主人无察觉间已入住小院深庭,颇有种魏晋名士不请自来的洒脱随意。 待主人发觉时,更对之心生怜意,宁肯小院久闭柴扉,也休要人踏坏这满院青苔! 人在这样一个小院里读书吃茶、澄怀默坐,消此浮生,清欢自适,流年岁月纵使虚度也是美的......

@顏子樂

明代陈继儒说“雨后卷帘看霁色,却疑苔影上花来”。文人颇能发现那细微无人见的美,并借此来怡悦自我的性灵。 王维《书事》云:“轻阴阁小雨,深院坐慵开。坐看苍苔色,欲上人衣来。”写慵懒闲坐,看院中细雨苔痕,如梦如幻,恍惚间可人苔色直染衣来的光景。 细雨滋苔,是微不足道的小事,寻常人亦不会在意,可偏偏王维记下这刹那慵懒的时光,充满了诗意禅情。

@秦淮桑

至于赏苔行乐之法,明代王象晋在所著《群芳谱》有一段所述颇妙:“空庭幽室,阴翳无人行,则生苔藓,色既青翠,气复幽香,花钵拳峰,颇堪清赏。” 赏苔,需有闲人闲心、闲情逸致去慢慢体味。那自然的造化之妙,得将心绪融入那漫天丝雨中,融入那陌上苔痕里。 赏苔赏心,妙在悦己。阴翳闲庭,石上苔痕,拳峰寸影,微光独照,使人多生卧游山中之想。

@顏子樂

苔藓,无根而生,无果而去,有时觉得真个是人间留不住。 古人爱苔,清代李笠翁新居未见苔痕着急的跳脚,做诗以述其事云:“未成斑藓浑难待,绕砌频呼绿拗儿”。 文人之居,外在形式上可以简陋,但涉及到精神境界审美的东西即便再细微也马虎不得。

@喜玛拉雅北坡的鱼

总之,陋室可陋,素琴金经、阶上苔痕、帘上草色概不可少。苔易生于旧庭古石间,以其火气天然澹尽故。 若新庭院少苔藓孢子,且器物火气正浓,不止苔藓,花木亦不易活。可使淋二三年雨雪风霜,久浸润自然,则庭中诸器自韵,花木苔痕必葳蕤其间。 若着急速请苔痕入庭亦可用清米汤点洒庭阶,来年必有青苔生于隙间。苔痕姗姗可爱,玲珑可趣,也不必为此“绿拗儿”而发愁了。

@顏子樂

苔藓生山野间、顽石上,不与名花群卉争夸颜色,美而细腻,简素自然,柔而处下,有至德。 苔痕历历,遍布人间处处,四山八海,如禅法遍。中国人玩盆景,古木苍然,拳石怪丑,亦必有斑斑苔痕点缀其间。若无青苔,盆景便不能构筑一个完整活泼的世界。 方寸之大的盆盎中,需有这点点苔痕才能点睛出整盆盆景内在生命的活气,在纤微细腻的美中,氤氲出翳然林水的气象。

@俟之清

苔藓,美得那样默默无闻、细腻无声,像极了深致的爱情——悄悄的给予,悄悄的离去,卑微却不刻意。 如米小的苔花开过即是生之明证,不求人见。逢骤雨浣庭,烈阳数日,忽然决绝,再也不见,又美得那样悲剧、无声。

怪不得人们赋予苔藓的花语是:细腻、哀伤......

说明:本文已获“东方生活美学”公众号授权。图片版权归原作者,仅限交流学习,严禁商用。摄影作者前带有@符号的,均为微博账号名称。 来源:苏州园林研究所编辑: 陈美谕 制作:齐齐

标签:

上一篇: 库里为什么是黑人却那么白(误以为是白人的黑人球员)
下一篇: 最后一页